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章列表 > 手机平板 > 美的远见者大会:爆火的AI与能源转型,双引擎开启怎样的新世界?

— 美的远见者大会:爆火的AI与能源转型,双引擎开启怎样的新世界? —

更新时间:2024-10-22 09:25:03 编辑:丁丁小编

人类文明的进化史,是开发和掌握能量与信息的发展史,这两项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的两大领域当下又有哪些前沿技术和趋势?

10月16日,美的第二届远见者大会在佛山顺德顺利召开,本届远见者大会围绕着当下火爆的AI与能源转型展开讨论,业内最顶尖的专家和学者汇聚一堂,前沿观点和技术分享火花四溅,为观众带来一场关于科技和未来的思想盛宴。

人形机器人将带来颠覆性影响,美的已进入该领域

近日,在特斯拉发布会上,一大批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也在活动中亮相,受到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机器人产业尤其是人形机器人无疑是当下非常火热的赛道,人形机器人为何如此广受关注,能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哪些变革,如今产业发展现状又是如何呢?

在美的第二届远见者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机械电子工程专家丁汉分享了对于机器人未来技术的研判,他表示,“机器人发展趋势,以前看到的都是机器,未来把人的因素不断增加,机器人的自主性和适应性在不断的增长,以前的工业机器人基本上都是靠编程、靠示教,但未来有没有可能自己学习、自己编程、自己进行规划?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机械电子工程专家丁汉

人形机器人作为当下非常受关注的发展方向,丁汉认为,“人形机器人未来可能对我们科研机构、对高校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增长点,它有可能对人类生活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人形机器人潜在应用的场景很多,但是难点也在于如何走向通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机器人未来的应用打开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探索空间和应用空间。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鹏城实验室多智能体与具身智能研究所所长林倞结合自己在机器学习和多模态大模型的长期从业经历,分享了具身智能、特别是大语言模型驱动机器人技术如何发展。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鹏城实验室多智能体与具身智能研究所所长林倞

具身智能,与离身智能相对,具有主动性和强交互性,能通过机器人主动、自适应地完成改造世界的任务,是从认识世界到物理世界的跨越。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模型驱动机器人后,具身智能成为机器人理解数字空间与真实世界的关键钥匙。

林倞认为,“传统感知技术、交叉方面技术、虚实融合与自主可控生态是具身智能的关键技术也是面临的四项挑战。”

美的一直以来也非常重视智能化的推动,美的旗下的库卡机器人也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针对当下非常火热的AI技术,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DO张小懿也分享了美的当下的一些动作和成果,“美的的AI基础设施建设现在正紧锣密鼓的去推动,包括算力平台,已经由美的软件工程院发布了,第一版已经上线。我们采用的策略是不去做底层的大模型,但我们去用开源的、闭源的、买进来的、自己训练的模型,算法平台和接入平台非常关键,一个是解决它的服务化问题,一个是解决信息安全的问题,这个平台也已经上线了,现在正在用。1-9月份有1个多亿的成果出来,我们希望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融入到我们每一个业务领域,深化到我们的工作中。希望到明年或今年晚些时候在每个领域都能看到突破性AI的应用。”

据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TO卫昶介绍,美的已经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做了一些探索,主要是在核心零部件方面。

碳中和目标下的储能技术突破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人形机器人,他们都离不开能源作为动力,同时我国明确提出,到2030年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也意味着能源转型来到了关键的阶段。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能源科学与工程热物理专家赵天寿表示,“我们要实现碳中和,最根本的是要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实现能源转型,目前来说我们能源转型比想象的要难,有很多挑战,主要是由于太阳能和风能可再生能源的不可控制性、波动性,所以我们需要储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能源科学与工程热物理专家赵天寿

与手机电池、电动汽车电池不同,大型储能装置是兆瓦级小时、G瓦级小时的储能电站,赵天寿认为,“安全可靠、经济可行、资源可及是大型储能技术的要求,现在储能主要市场是抽水蓄能和锂离子电池,特别是2023年锂电装机容量快速上升,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整个储能装机容量很大但利用率非常低,现有储能技术还是不够成熟的,不能满足我们现在要实现的碳中和的目标需求。”

拥有多种优势的“液流电池”被赵天寿认为是未来长时储能技术破局的关键,不过目前受限于成本瓶颈,“液流电池”并未被大范围使用,“只要成本解决,液流电池会在未来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能源与热息息相关,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邓涛在大会上介绍了其团队在仿生热能材料及技术方面的工作,包括光热储存转换和热能探测。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邓涛

邓涛介绍,其团队突破热导率瓶颈是受到了自然界的启发,“在自然界,到处都是热的问题,我们要在这个环境中生存,就必须要不断地进化才能生存。所以在大自然界已经产生了很多精巧的,我们人类目前还不可以复制的一些体系、结构、机制,这就是我们想要通过学习大自然去研发、去设计制造一些新型的热功能材料。”

基于以上原理,邓涛团队设计了通过光子传输热能的储热材料,解决传统储热材料热导率低的问题,并使用磁性吸光材料,增加充热距离、速度和热量。邓涛团队的热能探测研究方向是人体发射的红外光的具体应用。同样受仿生领域启发,将人的因素集成到人工系统中,用人手作为红外光源进行探测和信号传递。

美的在新能源领域也已经有所布局,据美的集团副总裁兼工业技术事业群总裁伏拥军介绍,“目前美的布局了从光伏集成到复式储能、工商业储能、大型储能,在电化学储能这个领域应该是进行了各个场景的全覆盖。”

新型储能无论是从产品形态和产业的格局,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伏拥军表示,“从去年开始,工商业储能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化时代已经来临。赵院士刚才讲的非常清楚,新型储能从产品形态到商业形态远远没有成熟,美的作为企业参与到里面去,时间点是非常好的,虽然现在非常卷,首先任何一个产业在初期阶段都会面临这种问题,比如家电业在20年前也是非常卷,其次由于现在资本的加持,任何一个行业都在快速进入卷的时期。实际上只要我们坚持做好产品、做好商业,当资本加持的企业资本退潮,最后只有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好的企业才能真正生存下来,我们未来会立足于在技术、在产品、在商业方面的投入。”

此次美的远见者大会通过对AI、机器人、储能等新兴产业技术突破和发展趋势的探讨,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方向,同时也为美的在储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一直以来,美的集团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数据显示,美的集团近5年在研发方面投入近600亿元,2023年研发投入超145亿元,在全球设立33个研发中心。也正是对研发和创新的尊崇和敬畏,让美的在行业技术探索方面呈现出前瞻性和领导力,未来,伴随着与更多顶尖学者和专家的合作,也将进一步帮助美的加速技术创新的进程,夯实自身的技术实力。

本文转载于:https://www.sohu.com/a/818801897_223764 如有侵犯,请联系dddazheyh@163.com删除

热门优惠券

更多